讨论:工具为奴?

小恐龙同学在论坛发布了一篇名为《工具为奴》的帖子,讨论了如今「我们到底是工具的奴隶, 还是工具的主人?」这个颇具争议性的话题。

讨论:工具为奴? 1

工具为奴 by xiaokonglong

原文:https://meta.appinn.net/t/topic/39543

有时候,我们到底是工具的奴隶, 还是工具的主人?

有没有一种陷入定势思维的误区, 比如“拿个锤子总想敲两下”?

又或者科技的发展, 让很多事情变得更复杂了,让很多人,尤其是老人,更不方便了?

而在这一切的工具化,数字化,虚拟化的浪潮下,人呢?

好像就慢慢消失了一样。

曾几何时,我的报修电话,我的10086客服,我的缴费通知,我收到的骚扰电话……

早已变成了亲切的人工智能

曾几何时,我一个常年对着电脑数码摸爬滚打的人, 突然发现自己不行了,好像变老了……

我找不到自己收到的快递到底是哪个APP,哪个订单,我茫然的拿着短信,茫然的在快递货架上找寻,茫然的翻看APP,然后终于找到了, 拿着回家, 茫然的回想,我tmd的什么时候买的啥?

当我想退货时,我找不到退货运费的付款入口;

核酸时,我忙乱中找不到自己的身份证照片,等我学会搜索身份证的时候,在别人的手机上,却怎么也无法复现新学的技巧。

我突然觉得自己好笨。

我新换了别的品牌的手机, 却发现转移微信也是一个技术活,我要从旧手机转移到电脑,然后再转移到手机。

几十个G,备份到电脑,时间很长,我想了想,算了,这样就够了,新机我就轻装上阵了。

打开新机,想起来要交年终总结,发现聊天记录一片空白,我找不到通知,想不起截止时间。

这才发现,很多事情…… 包括OA早就被微信代替。

我们早已活成了工具的奴隶。


当然也有不同意见,@dangerace

这个观点有待商榷。

文中所述这些内容,大多表现出来的实际是随着年岁增长和衰老,而不断退化的思维、好奇心和行动能力,跟是不是工具的奴隶关系不大。

其实认真想想,正是这些玲琅满目的工具,支撑了我们丰富多彩、便捷舒适的生活。其中当然还有很多不如意之处,但也可归类于工具的不完善,例如转移微信那个,如果是小米品牌,貌似可以使用“小米换机”app,直接在新旧手机之间传输数据,只是需要一点时间而已,并不麻烦。但如果是不同品牌之间,虽然也有类似app,但可能真的需要使用pc进行中转一下,这就是工具的不完善吧。

工具之所以成为工具,是因为我们需要使用它来完成一些工作,工具始终是被动的,是需要依靠人的主观能动性来驱动它才能运行起来的,所以与其说我们是工具的奴隶,不如更加准确的描述为,少数人可能成为了自己某些特异化思维模式的奴隶,在这种特异化的思维模式下,任何一个简单的工作,他都愿意折腾和尝试数种工具,通过不同方法、不同路径来完成它,并乐此不疲。

而话又说回来,子非鱼,安知鱼之乐乎?


@allor

现在很多APP的不如意之处,其实很多是厂商的故意引导
如果是爱玩软件的老玩家,或者有接触了解过UI设计的人,
只要认真观察一下,就能发现很多 APP 的设计都是反逻辑反设计的

以利益关系最明显的购物应用的订单管理界面为例,
从设计角度来看:
一个界面上的所有元素,其逻辑关联性应该与视觉关联性达成一致
也就是说订单作为一个视觉元素,其相关操作也应该紧密地布置在订单元素的周围,既不该远离,也不该混入内部内容中(亲密性原则)

从逻辑角度来看:
我需要退换/售后→找到相应主体(订单)→找到主体的操作区(菜单)→找到具体操作→执行

现实:
大家可以看看某宝的界面,再对比一下某东的

设计上为了版面的简洁美观,可以将同类元素折叠收纳,大家再看看订单管理界面,各家 APP 订单的强相关元素(订单操作)默认展示的和折叠的都是什么,
又是根据什么决定具体操作是默认展示还是默认折叠
逻辑关联的强弱?
用户的操作频率?
还是某种有意为之?

当下产品易用性的提升与消退,明明是相反的行动,背后却是一样的动机
凡是有利于你消费的,都很方便快捷;凡是不利于你消费的,都躲躲藏藏

易用性的提升,免密支付最经典
但我已经不止一次帮被方便的邻居老人关闭这项便利功能了
老人家说老是在挑选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付款了,关了下次一不小心又点错打开
为什么老点错,因为左边不一定是确定,加粗黑字不一定是取消

易用性的消退,第一个想到网页端强制登录
不登录不利于展示广告和使用营销套路、不利于留下用户的钱,不利于收集用户偏好
偏偏方便用户货比三家,只看不买
当诛!


还有很多有意思的讨论,感兴趣的同学可前往原文参与。注意讨论原则:就事论事,不要人身攻击。做不到这点,不参与也罢。

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appinn.com/tools-as-slaves/

写留言